2024年10月18日下午,我校于班主任例会时间举行了读书分享会,旨在通过阅读和讨论相关书籍,提升班主任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高晨元老师对《自驱型成长》第一章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重点之一是压力的概念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书中将压力分为三种类型: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和毒性压力。通过理解这些压力类型,老师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讨论中,高老师还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将一个学生的可承受压力转变为正向压力。通过给予学生选择权和掌控感,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高老师指出,通过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责任感,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高老师还强调了老师在培养学生自我驱动力中的作用,指出老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2024年11月1日下午,石雅琪老师继续分享了《自驱型成长》第二章的内容。石雅琪老师首先通过书中案例的介绍,向老师们讲解了推动型父母与顾问型父母的内涵,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推动型父母总是通过唠叨和控制的方式,试图推动孩子的学习,却忽视了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培养。而顾问型父母则愿意通过引导和建议,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以此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石老师强调,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是一个逐步形成胜任力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胜任、无意识的胜任。顾问型父母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从中学习,并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和建议,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做决定。这也启发各位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班级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帮助学生由内而外地,而非被动地努力。
两次的讨论和分享,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学生自驱力培养的理解,也为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我们期待老师们将这些新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