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德育研究项目组
北师大二附中西城实验学校生涯教育方案(草案)
2017-11-08 | 编辑 GSY | 分类 德育研究项目组

一、理念与政策

学校的德育理念是合作指导•自主发展,在德育工作中强调:在班级建设、德育课程实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把握“个体的自主是发展的基础”这一原则,通过“合作指导、自主发展”,激活学生个体自主,逐渐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追求“人本、高效、和谐”德育管理境界。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5.23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全面推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引导学校将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为学生发展兴趣、学校深造、就业选择奠定基础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2-2015)》

二、中高考改革激发的生涯教育需求

(一)新高考方案的基本特点:

1.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

2.文理不分科,考试科目3+3

3.多次考试机会、录取批次合并

4.总分录取改为专业与学校并重

(二)新中考方案的基本特点:

1.必考+选考

2.突出实践活动

3.优质高中名额分配

4.中考命题降低难度,贴近考生生活

(三)改革目的: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2.改变所有人都必须经过“高考分数”这唯一通道进入高等教育

3.创新型社会必须尊重个性、多元化发展

(四)以中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酝酿深远影响

                                             

(五)新中高考方案的生涯发展意义

1.是自主性的激发

2.是教育目标的回归

3.是对个性的尊重

4.是对创造性的培养

5.是应对快速变化世界的需要

6.是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六)生涯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建立积极的生涯发展信念,对未来有积极的关注、有好奇心、自信心、有控制感

2.引导学生了解目前的学科学习和未来生涯发展的关联与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强化其学习兴趣

3.帮助学生系统地探索自我和工作世界,初步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选择

4.认识自己的生涯角色,平衡角色任务要求

注意:

1.中学阶段的生涯任务重点不是生涯决策,而是生涯发展

2.通过提供多元、积极的发展经验,让学生形成对特定学习任务的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从而能够形成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3.为学生提供多元、优质的学习经验:

首先是各个学习科目的积极体验

其次是丰富的专业和职业认知

最后是精心设计的社会体验

在整体过程中贯穿自我认识,自我觉悟

关于学习经验:

1.生涯教育不是生涯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的私密花园,各个学科的课堂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2.学生基于兴趣和能力的分层走班带来的选择,是推动教师改变的动力,不再只追求分数,而是回归到学习本源:这个科目内在魅力和对未来的价值

3.不仅要让学生学的有成就,还要有意义

4.不仅教知识,还能把科目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说清楚

5.不仅教知识,还能识别学生的潜力

6.不仅培养能力,还培养效能感

   三、生涯与生涯教育

  (一)生涯定义

   1.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模式。生涯也是人字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受雇者、退休者,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舒伯

2.生涯发展在时间层面上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存历程,在空间层面上是指个人与外在环境的交互影响,在心理层面上是指个人在心智与人格上的成熟与变化,在社会层面上是指个人在社会的角色与责任义务的转变。——张添洲

3. 外生涯:生涯活动的外显部分,如地位的提升、收入的增长、影响力的扩大,即由外在标志物标识其发展进程和程度的生涯发展方面

内生涯:生涯活动的内隐部分,是指个人知识、技能、能力、成就感等方面的提高,这些方面的发展标志物是内隐的,外人难以感知                     ——施恩

(二)生涯特点

1.终身性:生涯是终身发展的过程

2.独特性:个体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

3.主动性:人是生涯发展的主动塑造者

4.综合性:生涯以个人事业角色的发展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5.不确定性:人的一生充满不确定性,但生涯规划不仅是设定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还蕴含着积极准备以应对变迁的社会和对机遇的把握

(三)生涯教育

广义:生涯教育包括学校的一切课程与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狭义: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确立生涯发展目标、进行生涯决策、寻求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专门性的且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个体生涯发展的两个核心:

研究证明:自主性和自控性对生涯成功(薪水、地位、满意度)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攻击型:只按照自己想法和需要做事,不顾及社会规范(低自控高主动)

理想型:既能符合社会规范,又有热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高自控高主动)

退缩型: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既不能符合社会期望,也没有个人追求和希望(低自控低主动)

顺从型:严格按照他人的要求做事,自己缺乏主动性,表现为严谨、害羞、焦虑和压抑(高自控低主动)

2.重点:

激发学生的生涯主动性与能动性:

1)自主性是自己主动做事的动机、力量,表现为兴趣和意义感

2)从外在的考试压力动机转变为内在的兴趣、意义和动机

3)从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

4)从老师家长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自主选择、自主安排

5)从一段一段割裂的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

6)从无意义的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义、充满意义的生活

3.自我效能与兴趣:

1)兴趣是效能感和结果期待的产物

2)效能感是对自己完成某一任务的自信程度,比实际能力更重要

3)结果期待是对结果价值的判断

4)效能感和结果期待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是可变的

5)成就经验最重要,替代经验易得,社会鼓励和情绪状态不可少

4.辨析:为什么不是职业(专业)选择

1)生涯目标不是规划、测评来的

2)没有个人体验、没有赋予个人意义的目标不是目标

3)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在丰富的体验、尝试中形成自我认同而不是确立长远、稳定的目标

4)生涯选择是终其一生的任务,既要认同,也要有适应

5. 中学生学校生涯教育的理想结果

优等生——突出的学科素养,良好的综合素质,进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中等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清晰的发展路径,与兴趣匹配的专业准备

后等生——自信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职业素养,务实的职业行动计划

 

自我——规划  行动  总结   调整的适应能力

外界——敏锐的“外界觉知”和“悦纳外界”的知行态度

(四)生涯教育实施原则

1.价值导向原则: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体验与实践性原则: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体验与反思相结合

3.综合性原则:涵盖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家庭生活、休闲、社会参与等多方面,以当前阶段发展任务为根本,综合考虑未来发展、个体与环境等多种因素

4.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

(五)生涯教育内容

1.自我发展:认识自我、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对个体差异的尊重,适应自我的改变与成长

2.生涯探索:掌握知识技能与终身学习,学会获取生涯信息,掌握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3.生涯管理: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生涯目标,掌握生涯决策能力,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涯规划,平衡个人、学习者、工作者、社会公民、家庭成员和休闲者等各种角色    ——《生涯管理胜任力标准》

 

目标

内容

 

 

自我发展

能够客观、合理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发展并明确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优势与性格,了解个人经历、家庭、社会等内外部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形成会产生影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反馈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改进

发展与周围人积极交往的技能

尊重个体间的差异,能与周围的积极地交往,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方式和发展任务

了解初中生活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方式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能积极地应对挫折与压力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生涯探索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扩展知识面

了解学习的意义及其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努力完成学业任务,掌握初中阶段的各种知识技能,不断拓展知识面,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注意收集受教育与职业等社会生活方面的信息

注意收集多种生涯信息,了解多种受教育与培训途径,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个人的价值

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和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学会承担家庭事务;通过参加社区服务、职业参观等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沟通、信息处理、动手操作等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事业观念

关注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关注社会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具有促进家庭和社区发展的责任意识

 

 

 

 

生涯管理

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有积极、合理的人生目标,能够自觉地规划学习和生活,学会时间管理并向着学习和生活目标不断努力

初步掌握科学的决策过程

了解科学的决策方法,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分析各种因素,在成人的指导下初步尝试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决策

意识到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并合理地调整目标

罗列自己生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了解学习和工作中影响自己生涯目标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调整自己的目标

平衡初中学生的各种角色

了解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各种人生角色,平衡个人、学习者。工作者、社会公民、家庭成员和休闲者等各种角色,意识到不同角色有相应的责任与权利,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六)生涯教育实施途径

1.生涯教育课程:精选内容,利用选修课、必修课、心理健康课等设立生涯教育的内容模块

2.学科教学:梳理学科内容中与生涯教育有关的契合点,通过学科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与优势

3.主题活动:活动渗透

围绕某一主题可以激发学生比较强烈的情感认同,弘扬正向的价值与理念,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锻炼自强自立的人格。这些,广义上说,也是生涯教育活动。短暂的活动过程往往能产生比较持久的影响,这为生涯教育提供了开展的契机。

4.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发现和探究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职业体验、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5.学生发展指导

学生发展指导目标聚焦于学生在学业、个性、社会性以及职业领域的积极发展,突出指导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以一种伙伴的态度介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意愿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状态和周围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具体的指导方式,可以是应答服务,即当学生主动出现发展困惑时向指导老师提出帮助,也可以是推送的方式,即指导教师主动根据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各种表现提供改进的建议与策略。

6.学校、家庭与社会协作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通过家校联合机制,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制度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也吸纳和利用家长协助学校组织实施实践活动,比如家长讲座等,从单向的指导家庭转变为与家庭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社会资源不仅包括各种职业体验与社会实践场所,还包括社会文化、媒体舆论、社会现状等。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和学习实践平台。

(七)我校生涯教育的工作目标

1.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探索职业生涯;

2.形成学校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校本教材;

3.打造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4.形成学生生涯学习的评估体系;

5.形成一支生涯教育教师队伍。

(八)工作思路

1.校内校外相结合

2.学科整合

3.分级分类

4.尊重个性

5.彰显特色

参考文献

1.刘烨.拓展生命的宽度——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谈生涯教育.中国德育,20121):10-13

2.方晓义等.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0

3.汪丞.班主任制的最新进展.上海教育科研,20129):60-64

上一篇: 欢迎新成员

下一篇: 北师大二附中西城实验学校德育课程方案